职前教育,大学课堂以外的求职必修课

时间 :2024-02-23 作者 : 来源: 浏览 : 分类 :行业动态
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到大四之时,会面临诸多的选择,有读研考公求职,乃至创业等诸多选项,但对于求职这件事,大量的学生所耗费的心力极少,至今还有5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知道每年秋季为求职高峰期,自己是要在毕业的前一年参加求职,最后求职不顺,抱怨一句大学的教育脱轨
图片

读书不过二十载

职业生涯三十年


202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1187万人。作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如何面对就业难?


几乎所有的中国家庭和学生都认同,要用12年的时间和努力,去为4年的大学做准备。但却很少有人愿意用1~2年的时间和努力,去为30年的职场做准备


图片


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到大四之时,会面临诸多的选择,有读研、考公、求职,乃至创业等诸多选项,但对于求职这件事,大量的学生所耗费的心力极少,至今还有5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知道每年秋季为求职高峰期,自己是要在毕业的前一年参加求职,最后求职不顺,抱怨一句大学的教育脱轨。而经历海投、一轮轮面试后成功收获Offer的幸运儿,在初入职场时也因为与校园生活相比,职场有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高的要求,而出现种种预料之外的难题:


1

身份认知

大学生在校园中往往习惯于作为学生的身份,而进入职场后需要迅速转变角色,承担起工作职责及。很多应届生可能因为缺乏明确的角色定位,导致工作效果不佳,缺乏实践经验。


2

实践经验缺失

虽然大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在职场上,往往需要运用实际操作经验来解决问题。应届生可能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面临一些困难。


3

沟通技巧缺失

职场中的沟通方式与校园中的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应届生可能会遇到与同事、上级或客户沟通不畅的情况,导致工作进展受阻。


4

时间管理技巧缺失

大学生活相对自由,而职场生活则更加注重时间管理。应届生可能会因为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图片


5

职业发展规划

很多应届生在进入职场前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感和动力。


6

心里压力大

职场中的工作压力往往比校园中要大得多。应届生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压力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7

人际关系处理难

在职场中,人际关系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应届生可能会遇到与同事、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


所以进入职场,对于读书二十载的应届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可以想象,这些准职场人进入职场后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而这些问题绝不是抱怨一两句中国大学教育脱轨就能解决的,大学教育更多的是在建立一个人的思维模型,让其拥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而不是纯粹为了教会一种工作技能而存在。如果说考研、留学甚至创业都需要系统的学习,那么求职找工作,也需要科学的教育辅导。


图片


图片

职前教育:大学

与职场的桥梁


早在2022年2月1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的通知》,自此职前教育开始进入公众事业。职前教育(也称为职业教育或就业准备教育)通常指的是在大学生毕业前,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而提供的一系列教育和培训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实习机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职前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职场文化、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


权威调研机构麦可思研究院2018年的调查报告显示,2017届中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接近三分之一,毕业一年内离职率更是高达37%。一些毕业生会在一年换好几份工作,或在几个月后失去了对工作的新鲜感,进入倦怠期。因此,成功获得一份工作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如何让这份工作增值,该怎样进行职场规划,也需要在职前教育中进行指导规划。


而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消费者误认为,接受职前教育,就能通过培训机构拿到心仪企业的内推渠道,甚至有些媒体也会这样定义“付费内推”:就是所谓的花钱给到企业内的相关人员,以拿到offer的行为。


其实职前教育讲的“内推”,是指职前教育平台通过提供模拟实习场景,让大学生切身去感受自己适合、想要从事的工作,并给予相应的岗位培训体系,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并让其拥有较好的项目实习经验,可在应聘时向面试官展示呈现,凭实力去拿到更好的求职结果才是职前教育的意义。并且职前教育公司会将学员免费推荐给有相关需求的合作企业进行人岗匹配。企业从一批简历里择优录取,整个环节并不是“让企业降低用人标准”,而是让企业HR节省了人力物力且更快速的发现人才的一个渠道。


图片
图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